媒体:敦煌毁万亩防护林换种葡萄,鼠目寸光,后患无穷
甘肃阳关林场作为敦煌最后一道防沙绿色屏障,经过50多年的努力,2000年已种植2万多亩,被誉为“全国沙区林场建设模范”。但由于“光头”采伐,阳关林场森林面积不足5000亩,取而代之的是1.3万亩葡萄园。它虽然带来了很高的商业效益,但也使绿地再次退化为沙漠。
“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”。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,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的防护林遭受了大规模的人为破坏。这一事实让公众难以接受,甚至让人愤怒。这也是甘肃、苏州毁林事件迅速引起关注的原因。
受损的阳关林场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。资料显示,阳关林场是敦煌防沙治沙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绿色屏障。被誉为西索沙龙和东宝绿洲的生命线。经过几代人的造林努力,当地已经改变了荒地的面貌。在环境恶劣的沙漠前沿,修筑了长约5公里、宽2公里的防护林,改变了人们随沙而来的面貌。把防护林的破坏称为“生态灾难”并不过分。
有媒体称,当地政府伸出的毒手伸向防护林,背后还有一个“利”字。根据《甘肃林业》杂志早前发表的题为《沙漠到绿洲:敦煌阳关林场沙障东移纪实》的文章,为提高林场职工的经济收入,节约森林经营保护资金,决定走“以果养林、以林护果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葡萄种植逐渐发展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,十多年来造成了人类对防护林的破坏。这种以经济树、果树代替防护林、天然林的做法,无疑是短视的旱地捕鱼行为。
在一些人看来,种葡萄和种树都是种树。从天空的角度看,他们都在发展绿色。这两种行为没有太大区别。但必须指出,防护林在防沙固沙、涵养水源、防风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。种植葡萄不仅生态效益有限,而且浪费了本已稀缺的水资源,造成了新的生态问题。“人退沙进”的悲剧将再次上演。在防沙林中砍伐天然林、种植速生树木和经济作物,在许多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。生态破坏的局面在敦煌再也不能上演了。
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。任何为了眼前的发展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的企图,都是对这条红线和底线的冲击。目前,甘肃省、市有关部门已介入事件处理,希望当地政府能够通过扎实的调查和严肃的处理,再次向全社会表明,任何为眼前利益牺牲环境的行为,都是没有全局眼光的短视之举。
-
党建引领,聚焦民生,新希望服务营造幸福“希望红”
-
盱眙小龙虾吐司畅销 爸爸糖寻味中华创新不止
-
同元软控顺利召开2023Modelica暨装备数字化研讨会,共话工业数智化未来
-
湖北举办第三届医师培训班,榕树家高速发展静待花开
-
泰隆银行金融科技:"音视频+AI"助力,打造无处不在的智慧银行
-
凝聚党建合力,助力保险公众宣传—华安保险北京分公司助力2023年“7.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”活动
-
菲尼斯门窗第四季万里阳光路即将温暖启程丨一扇窗 守一个家
-
平安养老险广东分公司积极开展“7·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”系列活动
-
聚氨酯棒PU棒牛筋棒弹性橡胶棒减震耐磨优力胶板棒加工定制
-
震惊!写字间出租居然开启0元模式你相信吗?来众唐物流-